2022-03-05 03:38:02
免费福利在线 https://www.sudaijia.cc
在俄乌战争关键时刻,白俄罗斯方面流出了一张罕见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中,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手拿指挥棒,对着一张巨大的乌俄乌战争态势图,注意这张地图,可以看一些俄军的战略意图,后面会讲到。
俄乌双方又要谈判了!而且,乌克兰代表团依旧给人的感觉是不慌不忙,一再拖延时间。在第一次谈判之时,乌克兰人就迟到了,致使谈判时间一变再变。
这次仍然一样。据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总统助理梅金斯基说,俄代表团已抵达位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的谈判地点别洛韦日森林。他还表示,他们来得早了。而乌克兰代表团的人员刚离开基辅,将于当地时间3日抵达谈判地点,估计最快也要等到当地时间3日的下午才能开始谈判,这比之前预计的时间又拖后了一天。
乌方代表团的态度,让人十分不解,似乎他们并不急于谈判;似乎被包围的是俄罗斯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乌克兰方面正在按照美国的要求拖延俄乌谈判。
这也让人们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产生了许多误解。很多人都认为,俄罗斯打乌克兰进展不顺,都一周了,怎么连离俄罗斯才几十公里的哈尔科夫也没有打下来。基辅就更不用说了,都已经包围了好几天,也没有开始攻城。
于是,不断有人说,这暴露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说明普京的军事行动已经失败了。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也没错。如果按照以往的战争形势来看,似乎这场战争过于“温柔”,最大的特点就是死伤人数并不多。
最近,俄罗斯公布的死伤情况是:俄军死亡498人,1597人受伤。乌克兰方面有超过2870人死亡,约3700人受伤,572人被俘。这和之前乌克兰公布的数字相差较大,他们表示,已经打死了数千俄军。不过,从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和战场的态势看,俄方公布的数字更可信一些。
不过,尽管没有攻下基辅、哈尔科夫这两个大城市,俄罗斯人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目前,俄军已控制了波波沃、诺夫哥罗夫卡、新米哈伊洛夫卡和柳比莫夫卡的定居点。截至目前,俄军已摧毁1533处乌军事设施,包括54个指挥所和通信中心、39个防空导弹系统,以及52个雷达站。
最新消息是,乌克兰赫尔松市长伊戈尔·科雷哈耶夫及乌克兰官员表示,俄军3月2日,已经占领了乌南部重要战略城市赫尔松,这是俄军攻占的乌克兰首个主要城市。
而且,这座拥有30万人口的赫尔松,对俄军战略意义重大,因为这将使俄罗斯能够控制更多的乌克兰南部海岸线,并向西推进至敖德萨市。再加上之前被攻下的蛇岛,俄军基本上已经控制了乌克兰的出海口。
至此,大家是不是对俄军这场仗的目标,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别看西方国家不断地制裁俄罗斯,也不断地给乌克兰各种援助,但是这丝毫改变不了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形势。现在的乌克兰就像是一块被放在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大家知道,普京是一个玩战略的高手,这一点在当年收复克里米亚时,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面对西方国家的疯狂制裁,在攻打乌克兰这个欧洲大国时,又怎么可能不讲究策略,而盲目使用武力呢?
更何况,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都是古罗斯的后裔。因此普京多次表示,乌克兰不是外人,是俄罗斯人的亲人和朋友。这也是他无法忍受乌克兰被彻底西方化,全面与俄罗斯对抗的原因。
因此,普京把这次行动定性为特殊军事行动,而不是战争。因为,他主要打的是政治,是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即让乌克兰彻底去军事化,去纳粹化。所以,俄罗斯在使用军事手段上非常克制。
比如,俄罗斯发起的这次袭击,非常突然。就在美国不断渲染俄罗斯要入侵乌克兰之时,俄罗斯人却表示,已经完成了演习,部分军人开始从边境撤军,返回他们的驻地。然而,就在人们都以为,紧张局势就此告一段落之时,俄罗斯却发起了攻击。
结果仅仅开战一个小时,就把乌克兰的海空军给消灭了。尽管之前大家都对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有所了解,但是,也不能如此强悍吧!再说了,乌克兰可不是阿富汗,也算是一个大国了,而且,还从前苏联继承了大批武器装备,也不能这么怂吧!
于是各种猜测纷至沓来。美国中情局甚至认为,俄罗斯只要三天,就能拿下基辅。事实证明,美国的情报机构水平实在太差,再次丢人现眼,因为7天已经过去了,基辅始终没有被攻克。
其实,抛开其他因素,单独从军事战术上分析,这也很正常。因为,乌克兰国土面积比德国和英国加起来都大,人口也超过4000万,妥妥的一个大国。尽管在刚开战时,被打蒙圈了,但是在他们缓过神来后,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怎么可能几天就拿下呢?
比较一下美国就更清楚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给人印象是势如破竹。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著名的巴士拉战役中,英军从3月21日就开始围攻巴士拉,但一直到4月6日,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宣布占领这座伊拉克第二大城市。
因此,仅仅开战一周,俄罗斯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乌克兰主要城市的包围;控制了制空权;占领了赫尔松和其他一些小城市;摧毁了大量军事设施。因此,这样的战绩,一点都不输美国及其北约联军。
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此次军事行动和以往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一不想要乌克兰的领土,二不想屠杀士兵,三不想伤害百姓。因此,俄军的军事行动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只轰炸军事设施及其他重点目标,并尽量减少民众的伤亡
前几日,曾经有人看到了俄罗斯重型轰炸机的身影,但是始终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就是尽量避免给乌克兰造成重大损失,伤害太多的百姓。因为,俄罗斯人的想法是,尽量不与乌克兰百姓结仇,这样一来,双方在今后的也能尽量避免更多的冲突。
二、善待百姓,尽量不破坏当地设施
可以说,这次俄军的确算是一个文明之师了。他们在使用武器时非常克制,尽量不使用重武器,更不会像美国那样,使用贫铀弹,祸害百姓。
网上有个视频,就很能说明问题。当地的乌克兰百姓,在街边拦着坦克装甲车不让走,结果俄军还真不走了,甚至大部队直接调头绕路走了。他们甚至连街上的护栏都没有撞到,这要是美军,不直接开枪突突就算万幸了。
2008年俄格战争交战图示
三,俄军战略态势
回到位置开头的那张图。
可以看出,俄军的目标绝不限于第聂伯河东岸。东岸的哈尔科夫、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马里乌波尔等城市外,西岸的基辅、赫尔松、敖德萨,甚至基辅西面的日托米尔,照片里卢卡申科指挥棒指的那个点,都是俄军攻击箭头的目标。
俄军如果完成上述战略目标,乌克兰剩下的,可能只有西部以利沃夫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
目前亚速海地区已被俄军控制,俄军全面控制赫尔松地区,地图上的目标,除了一小部分还没有实现,大部分都大致符合。接下来乌克兰的局势会有巨大变化。
四、控制规模,不搞闪电战
从这次军事行动看,除了第一天的攻击比较迅猛外,剩下的几天都非常克制,这和2008年打格鲁吉亚的时候,完全不同。
2008年8月8日,俄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做出了将格鲁吉亚军队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可以说,这一次行为,让世界各国都瞠目结舌。
因为,俄军反应速度实在惊人。当天15时20分,俄罗斯军队装甲输送车队进入南奥塞梯境内;15时50分,就开进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17时20分,第58集团军就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维和部队。
同时,驻格的俄军在接到总统命令后,只用了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了茨欣瓦利,反应相当迅速。而第58集团军是在接到命令2小时20分钟,就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包括燃料、弹药补给和开始实施越境行动,显示出了极高的战备水平,与本次军事行为给人的印象完全相反。
而且,第58集团军进入南奥塞梯边境后,沿公路长驱直入,并在炮兵、航空兵的掩护下,对守军展开攻击,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给格鲁吉亚和西方国家一个措手不及,在西方国家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就结束了战斗。
这样一支作战迅猛,实力强悍的部队,在硬汉普京的领导下,又怎么可能忽然变成了绵羊。因此,只能说明,这次军事行动和2008年相比,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因此,作战的策略自然也就不同。
此次军事行动的目标,就是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去军事化还能够通过闪击,快速摧毁乌克兰的军事力量。然而,去纳粹化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即使消灭了亚速营,但是要消除乌克兰百姓心中的极端思想,也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因此,俄军决不会一炸了之,而是有长期准备,要控制住今后乌克兰的政治走向,确保不会再让反俄思潮卷土重来。因此,普京必须选择这种相对较为温和的手段,尽量减少杀伤力,尽量赢得乌克兰的民心。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家都比较关心一个问题,即俄军什么时间才能对基辅发起攻击。最近,某大型媒体的公号说,俄军之所以一直没有动手,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俄军仍受到“尽量避免伤害平民”“不要毁坏这座历史名城”的限制,很多军事行动难以展开。另一方面也是在尽量积攒物资和兵力。
实际上,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前一个理由还说得过去,后一个理由就和普京的战略目标不一致了。为什么这么讲,对首都基辅这样的大城市,如果发动进攻,必然会出现大量人员伤亡。而如果为了减少伤亡,只能先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因此,这两种办法都会造成平民的大量伤亡,这就违背了普京的初衷。
因此,俄军不进攻基辅,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想打,和物资、兵力准备没有一分钱关系。因此,俄军的策略应当是围城打援,只要消灭了乌克兰的有生力量,基辅自然就不战而降。
所以,既然是一场政治仗,时间就不可能短,怎么也要三个月以上,甚至在战事结束后,俄军也未必会全部撤出。
目前,俄乌双方正在进行谈判,但是,乌克兰还没有被彻底打痛,还心存幻想,以为美国和北约能救他。因此,双方的谈判,不太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这在这个时候,传来一个消息,乌克兰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苏梅与其他几个州、市议会开始讨论成立一个新国家:乌克兰联邦共和国,并发表了宣言。
春季马上就要到了,泥泞的道路非常不适合大部队作战,因此,俄军很可能会争取在3月末前,完成去军事化的目标,基本上摧毁乌克兰的军事力量。而去纳粹化,就不是仨月俩月能完成的了,这就要看形势最后的发展了。
(感兴趣的朋友,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环时观察”收看全部文章)。大家有什么有趣的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