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推网

10枚导弹!岸田文雄提的领土问题 俄罗斯回应来了

2022-03-03 11:05:36

谷歌SEO http://www.wmseoyh.com

俄罗斯东部军区新闻处10月11日通报,俄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和“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反潜舰在日本海演习期间完成了10枚导弹的发射任务。

通报称,该任务首先由小型导弹舰发射了巡航靶弹,“瓦良格”号防空系统发现目标后进行追踪,并迅速使用“棱堡”防空导弹将其成功摧毁。此外,“瓦良格”号和“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还使用“黄蜂”和“匕首”防空导弹系统击毁靶弹。

此次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进行的演习共派出舰艇12艘,俄方自称这是检查部队夏训成果进行的一次防空演习。但结合最近日俄之间发生的事情来看,军事评论员陈浩洋认为这场演习就有了“有意为之”的意味。

10月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次施政演说中强调:“不解决领土问题,就不会与俄罗斯缔结和平条约。我将寻求日俄关系的整体发展,包括签署和平条约。”所以,陈浩洋认为,这次演习是俄罗斯运用军事手段,对于岸田的这番言辞最有力的回应。

此外,陈浩洋表示,俄罗斯目前在处理领土争端问题上,已经从单一的军事手段向包括政治、经济在内的多种手段转型。9月1日,俄罗斯副总理兼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特鲁特涅夫曾表示,俄罗斯政府计划吸引中日韩三国投资者投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这也表明了俄方在该问题上所持绝不退让的强硬态度。

延伸阅读:

日媒:第100任首相岸田文雄任期注定只有一个月

据台湾“中央社”东京4日综合外电报道,日本自民党总裁岸田文雄4日被国会指名为第100任首相,由于本届众议院可能在14日解散、31日改选,众议院改选后将指名第101任首相,让第100任首相任期注定“短命”。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岸田4日被众参两院指名为第100任首相,也是日本第64位首相;虽然从日本1885年实施内阁制以来,这次是值得纪念的“第100任”,但碰上即将到来的众议院改选,让第100任首相任期注定只有短短约一个月。

●两个月内进行两次首相指名选举

岸田4日稍晚获日本天皇亲自任命后,很可能在14日解散众议院,预计19日公告众议院大选、31日投开票;如果自民党选后依然能掌握国会多数席次,岸田将会在选后召集的“特别国会”上,再度被指名为首相,并被日本天皇任命为第101任首相。

“特别国会”指的是众议院解散进行选举后所召开的会议。日本宪法规定,从众议院被解散后所进行的选举日起,30天内必须召开“特别国会”。

日本首相任期从日本天皇任命起算,一直到内阁总辞止为一任,所以一位首相可以担任不止一任,例如前首相安倍晋三就担任过4任,分别是第90任、96任、97任及98任。

▲9月29日,刚当选为日本自民党总裁的岸田文雄在日本东京的自民党总部召开记者会。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在任3188天难以超越的“安倍障碍”

从历任首相在任期间来看,安倍以3188天居冠,缔造难以超越的“安倍障碍”;第2名是在任2886天的桂太郎;第3名是在任2798天的佐藤荣作。

岸田前任菅义伟在任384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4名首相中名列第12短;在任期间最短的首相是二战结束后的东久迩宫稔彦,只有54天。

●接任首相年纪岸田名列第39

日本历代首相中,伊藤博文44岁就担任首相,是史上最年轻首相;第2名是二战期间担任首相的近卫文麿,时年仅45岁。

如果单看二战以后,安倍52岁担任首相最年轻;岸田以64岁排名第39;担任首相时年纪最大的是铃木贯太郎,时年77岁。

●山口县可谓首相摇篮广岛县排第3

从首相出身地来看,山口县共出过包括安倍等8名首相,堪称“首相摇篮”;东京都以出过5名首相排名第2;岸田出身的广岛县与岩手县、群马县同样出过4名首相,并列第3。

出自广岛县在岸田之前的3名首相,分别是加藤友三郎、池田勇人及宫泽喜一。

延伸阅读:

牛弹琴:日本可怕之处不在于军事实力更不在于经济

严格来说,刚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真锅淑郎,不是日本人,而是美籍日裔,那就是美国人无疑。

因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说,他获奖是日本国民的骄傲,多多少少也有自我贴金的意思。就好比奥运赛场,美籍日本人拿冠军,金牌只能也必须算在美国名下。

但这还是让人很感慨,或者说,这才是日本真正的可怕之处。

我总觉得,日本的可怕,不在于其军事实力,再强能强到哪里去,更不在于经济和人口,而是科研的潜力。

要知道,早在2001年,日本政府曾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口号是“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此前,在诺奖的百年历史中,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还只有9位得主。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日本人又在吹牛,包括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气地抨击这样的目标“很没脑子”。但结果,他当年就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算是一个开门红。

以后每年的诺贝尔科学奖,似乎总能让日本人有点惊喜。去年颗粒无收,日本人很失望。但今年物理学奖,研究气候变化的真锅淑郎中奖,虽然是美籍,但毕竟还是日裔。

算起来,从2001至2021年,获诺奖的日本人已有20位(包括三名美籍日裔)。照这样的节奏,“50年30个”目标,应该没什么悬念。

现在世界的奖项很多,诺贝尔奖也不乏争议,尤其是非科学领域,猫腻也不少,但诺贝尔科学奖,或多或少还是可以看出一个学者的真正实力,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看看日本,想想中国。毫不客气地说,中国要加油啊。

最近40年,中国经济成就世界瞩目,科研进步也是不争事实。但作为巅峰水平的重大发明发现呢,以诺贝尔科学奖为例,到目前为止,还只有屠呦呦一个人获得过,而且获奖的项目,还是40多年前的发现。

日本人那么频繁能拿诺奖,难道是日本人更聪明?

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不会赞同。想想古代中国,我们一个又一个重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难道现在的中国人都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综合媒体报道过的一些侧面,探讨一下日本人的科研水平吧。

1,货币上的秘密。

很多文章都提到了日本的纸币,确实让人深思。

在绝大多数国家,钞票上的人物,往往都是政治家。

日本则是例外,清一色学者。

一千元日元钞票,上面人物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学家,1928年,他在非洲研究黄热病时因传染上病毒而去世,他的墓碑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

五千元日币上的人物,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说起来,她还当过《朝日新闻》的记者,写下很多批判现实主义著作,去世时年仅24岁。

最大面额一万日元上的那个人物,则是日本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他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教育之父”。当然,也必须指出,他是一个军国主义教育者,主张日本“脱亚”,还是侵略中国的一个积极鼓吹者,或多或少,这也反映出日本人的历史观吧。

看到一位朋友曾撰文这样感叹:将最崇敬的人印在每一个国民、每天都在数次进行的日常活动里,意味着最隆重的怀念、最深刻的尊敬。日本人对知识渊博的人表达最大敬仰。

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坦率地说,中国与日本,应该还存在差距。

当年甲午海战,清朝战败,赔偿白银2亿多两。按照一些文章介绍,当时的日本明治政府,从中提取1000万日圆(占赔款总额的2.8%),设立了教育基金,资助日本的义务教育。

由于这笔资金,到1898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7%;到1910年左右,日本已完全普及了国民教育。

想想确实让人扼腕,中国的海军军费被挪用修建颐和园,日本却用中国赔款加强军备、普及义务教育。教训惨痛啊!

2、这样对待失败。

看到一位赴日科学家的文章,谈了他的一个亲身感触:

我第一次参加日本实验室内的小组会(seminar)。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所谓"错误"结果的态度。他们会非常认真地研讨结果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但他们不会对研究者本人提出任何批评。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人人皆知,日本人真正做到了。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往往压制失败,动不动就追责。那么以后,谁还敢去尝试新的东西呢?甚至,谁还敢说真话呢?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的情况未必这么不堪。但在我们这个社会,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单位,多做事多犯错,什么都不做,反而最受好评,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子。

当然,日本也有轰轰烈烈的科学造假。

记得2013年,日本“美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等人,宣称成功培育出能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这一重大成果,当时被誉为“诺贝尔奖级别”。

但拿到诺贝尔奖,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发现,随后被揭露严重造假。小保方晴子所在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调查后也承认,美女科学家在论文中有篡改、捏造等造假问题,存在严重学术不端。

最后的结果,小保方晴子的导师、日本著名科学家的笹井芳树自杀身亡。很多人认为,笹井芳树无法面对学生欺诈的现实,觉得只有自杀才能洗刷耻辱。

自杀当然也不可取,但类似小保方晴子的学术不端,全世界都有吧,包括中国在内,但有几个人像笹井芳树这样认真、刚烈呢?

另外,也不得不提日本的科研投入。

就看以前的数据吧: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这十年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居发达国家首位,而2016年美国为2.8%,约4650亿美元。

可以说,在科研投入比重方面,日本比美国还要高!

但日本有没有危机呢?

也是有的。

首先是人口上的。日本人口一直是负增长,这是日本最大的危机,以至于最近几年的日本内阁,都有专门的内阁成员负责催生问题,但改变这个趋势,说实话,不是一般的难。

这个世界,人口才是最大的资源,人都没了,一切无从谈起。

其次,是美国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尤其在过去。

就以真锅淑郎为例,出生在日本,但现在是美国人。据说,他之所以离开日本,还是受美国研究环境的吸引,他曾经说过:美国简直是研究的天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刺激,讨论、交流,然后继续。进步就诞生了。

这确实让人警醒。看一下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很多也是美国籍。从全世界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纳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美国最让人佩服的地方。

但换一个角度看,真锅淑郎现在已经90岁的高龄,他获诺贝尔奖的重大成果,也诞生在上世纪60年代,因此这段话,更多形容几十年前的美国。

以现在美国越来越民粹、越来越保守的做法,甚至对一些中国留学生各种刁难排斥,美国还是以往的美国吗?这,或许就是美国的警讯了。

更要看到,诺贝尔科学奖有滞后性,有时甚至长达40年、50年。一些科学家即便有诺贝尔级的科学成就,但身体不好,提前过世,也就失去了获奖的机会。真锅淑郎的获奖,就可以说是滞后50年的承认,老爷子身体好也是加分。

因此,现在的获奖,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不是当下科研实力的反映;或者说,现在的科研水平,往往几十年后,才会集中呈现出来。

日本的厚积薄发,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改革开放才40多年,以现在对科研的重视和投入,或许,更优秀的表现,在几十年后吧。

国庆长假,不想多说了,简单总结一下吧:

日本有日本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性。日本的做法也未必都可取,甚至也有让世界反感的地方。比如就是想捕鲸鱼来吃,日本人也要虚伪地打着科研的旗号。

但科研来不得半点虚假,在这方面,日本,确实有让我们警醒的地方。当然,对比美国,中国和日本,又都需要认真学习,并吸取教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人能够取得的成就,中国人就做不到吗?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速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