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6 01:40:01
hhh影视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hhh.run
时间来到了1981年,彼时我国刚刚走出动荡的十年,国内的环境还处于恢复之中。彼时的国家一把手正是华国锋,华国锋是毛主席指定的接班人,有着高于常人的能力和魄力,在任期间和其他领导人一起稳定住了国家局面。
按理来说,华国锋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应该继续任职,但是在当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事情,那就是让贤。
华国锋辞去了身上的一系列职务,淡出了党中央。之后,邓小平同志上台,成为了军委主席。
华国锋
邓小平上台后立马着手国内经济方面的改革,之后,邓小平同志也深化了改革开放,帮助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虽然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彼时我国的国外环境并不是特别的好。
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我国不得不开始提防着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就像一条盘踞在我国北方的猛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咬上我们一口。当时苏联在我国北方驻扎了许多的军队,安排了很多的兵力,想要找准机会给我们一个打击。
也就是在这一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那就是华北大军演。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军队建设势在必行
邓小平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早在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就洞若观火,跟随着毛主席执导过许多大规模战役,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后,邓小平和陈云搭档,更是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
邓小平是一个经济家,也是一个军事家,作为经济家的邓小平深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而作为军事家的邓小平也知道彼时的军队建设有多么的重要。中苏交恶期间,邓小平同志就多次提议,多搞一些军事演习,抓紧军队内部的军事训练。
邓小平
炮弹的射击范围就是真理的范围。彼时美苏还在进行着冷战,虽然我们已经与美国建交,但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仍是不可逾越的隔阂,再加上与苏联的关系越来越差,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是十分危险的。
早在1975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对军队整顿提出了意见,军队是国家最坚硬的盾牌,是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尊严最有力的武器,为了让我们的武器更加先进,更加锋利,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几个要求,一就是军队一定要整顿,第二就是要时刻准备好应对战争。邓小平同志是理性的,彼时虽然处于和平时期,但是战争的可能确是是很大的,鉴于这种情况,所有人,尤其是军队,一定要做好时刻战斗的准备。
彼时的邓小平虽然已经看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当时邓小平手中并没有权力,国家的环境还没有被稳定下来,于是这件事情便暂时搁置了。
1977年7月,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邓小平同志终于在十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当选职务后,邓小平同志首先要做的便是军队改革。
军队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鉴于此,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军事战略方针。其实,当时党中央对于邓小平的这一决策还是有些许争议的。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到底该怎么走,是所有人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1979年11月25日,震惊中外的“渤海二号”事件爆发。当时的情况十分严重,“渤海二号”的沉没,导致船上的许多员工当场遇难,这一灾难让当时所有的国民都感到十分悲痛。除了造成的严重的经济损失外,还暴露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海洋石油勘测局的勘测问题,没能及时的预料到问题的发生,所以导致了这场灾难的发生。
“渤海二号”事件
按理来说,这件事情跟当时的军队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社会舆论却将这一问题引导到了军队身上。
这个消息对军队来说伤害是很大的,因为事情发生后,军队当即派出了许多战士前往前线去进行救援任务,但是在社会上却产生了伤害军队的言论,这让许多官兵都十分心寒。因为这件事情,军民关系一度降至冰点,军队的形象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就是看出了这一个问题,我党许多高级干部都认为应该立刻找出一个办法来改变这样的局面。
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当时我国面临的问题有许多,而且国家刚刚走出一段黑暗的时光,正在寻找一个全新的前进方案,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有为之保驾护航的力量,而中国的发展,需要的就是人民军队。倘若没有一支可靠的军队,想要顺利地发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于是,“建设什么样的军队,如何建设军队,在未来要打什么仗,如何打赢仗?”成了当时党内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华北大军演
1980年9月,针对这些问题,解放军总参谋部举办了代号为“801”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将这些问题全部摆在了台面上,并强调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洞若观火,以长远的眼光做出判断,在未来的国际环境下,军队问题一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是想要避免战争的,但是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之后,邓小平又提出了新的观点,表示之前我们所认为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就在大家为邓小平同志的言论感到震惊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拿出了他的方案。在未来,如果我们想要保证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就一定要对外部的威胁做好防备措施。于是,邓小平提出了“积极防御”的观点。
邓小平
但是,“积极防御”并不是只防御,这代表着我们要以防守为主,防中又有进攻。
但是,任何情况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考虑。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还不是特别的好,而西方的工业强国的军事水平也在我们之上。我们想要迎头追上他们,但是我们的实际条件并不允许这样做。
是的,谁不想制造出最先进的武器,谁不想拥有最强大的国防力量?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科技水平。彼时的中国才刚刚迈入改革开放,步子还没有那么大,这些条件基本上都是无法完成的。
那我们当时拥有什么呢?
不瞒大家说,这些东西我们都没有。我们有的只是落后的武器和装备。但是,根据这样的现实条件,邓小平同志仍做出了令人钦佩的整顿。经过军队整顿,我国的军队开始朝着现代化军队的方向开进。
邓小平对当前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合成军的作战训练”,既要有炮,有坦克,也要有导弹,炮包括防空的。旨在通过对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的提升,来应对现代化战争。
“801”会议之后,根据中央命令,各部队开始施行邓小平同志在会议上提出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之后,各大军区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决议召开了会议,并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要求对军队士兵们进行了全新的训练。
但是,这些都是最基础的,想要实现军队现代化的目标,这样的措施明显是远远不够的。之后徐向前与聂荣臻元帅根据当前的条件,指出了一点,他们表示,如果想要将这个目标实现,一定要一步一步走,先慢慢来。
徐向前与聂荣臻
根据各位领导人的建议,各大军区都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积极防御”战略落实在了日常生活中,各部队积极召开学习大会,贯彻并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精神,之后还积极组织演习。
不久之后,“802”会议的军事演习活动提上了日程。
在“801”会议上,根据当前的情况,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极为现实性的计划,也根据这些计划做出了要求,在之后的“802”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将目光放在了华北地区,根据华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了讨论。
之后,党中央根据这些条件,做出了对之前的防御理论一定要坚决落实的政策。之后,解放军内部根据这一问题与党中央进行了讨论,之后制定出了三个方案。
方案一:积极开展军队的军事演习,演习内容主要以防御为主,在这次演习中,军队要派出更多的兵力,并配合起当地的坦克群展开进攻。演习分为四大科目,分别为“坦克进攻、空间反空降、陆军师坚固阵地防御、战役预备队反突击”。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将第二个二科目给删减掉,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演习中的兵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效率。
方案三:专注于军队集训,多加练习,这样一来就不能搞军事演习了。
之后,根据这三种方案,在解放军参谋部商讨过后,由张震将这三个方案递交给了邓小平同志,并希望邓小平同志做出指示。之后,张震和杨得志将军更是将这三种方案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和汇报,充分分析了三种方案的优点和限制,并将解放军内部许多同志们的担心讲给了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
这其中,同志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当属是国际影响问题。因为当时国际上的气氛十分紧张,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局部的小冲突还是不停地发生,要在这个时机搞军事演习,首先是考虑我们的经济能不能够负担得起,第二是要考虑国际上会怎么看我们。
听了大家的汇报,邓小平同志表示这些问题确实需要考虑,但是当下来看的话,还是进行军演更为重要,况且我们要进行的是陆地上的军事演习,并不是海上演习。这样的军事演习许多国家都在搞,所以没有什么问题。末了,邓小平同志最终选定了第一个方案,但是还是要求部队要节约一点。
除了要节约,邓小平同志还特地嘱咐,一定要将这次军演搞得正规,把军队形象展现给百姓们,改善一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
就这样,1981年9月27日,“802”会议正式召开。
这次规模巨大的华北军演主要分为了三个部分。在前两个部分中,军队主要要进行的就是对会议精神的学习,同时要完成一定的军事作业。直到第三个阶段,华北大军演才正式拉开了帷幕。
9月14日,华北军演开始。华北军演开始当天,邓小平同志更是亲自来到了现场观看,那天他身穿一身整齐的军装,跟随着其他同志一起行走在军演现场。除了官兵战士,在现场观看该次军事演习的还有三万多名观众。观众们齐聚一堂,他们手中拿着照相机,眼里满是期待的目光,屏息凝神地等待着军演的开始。
华北军演
该次军演是由北京军区的秦基伟将军主持指挥的,在他的指挥下,一架架轰炸机腾空跃起,飞向了蓝天,随后投射出一枚又一枚的炮弹,展现出了我们人民空军的实力。
这场军事演习一直持续了五天,这五天时间里,邓小平同志始终跟其他同志们待在一起,见证着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
这场演习随后便被报道了出来,国内的百姓都对此十分振奋,他们对国家军队的发展感到震惊,也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一消息也被报道到了国外,当国外的人们看到我们军队建设取得的发展的时候,也感到无比震惊。
这是一场震惊中外的军事演习,这场军演展现出了邓小平同志锐利的眼光,也为我们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