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推网

锂电原材料暴涨 钴锂价格创3年新高

2021-12-25 12:30:02

沈阳贷款

  锂电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引发市场关注。

  上海有色金属网(以下简称“SMM”)数据显示,近期电解钴、电池级碳酸锂以及氢氧化锂等价格纷纷刷新3年来历史高位。截至12月22日,电解钴现货均价报48.7万元/吨,单日涨0.3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报25万元/吨,涨0.45万元/吨;氢氧化锂报19.8万元/吨,涨0.5万元/吨。

  多家锂电上市公司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钴、锂等金属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造成下游需求旺盛,同时上游产能难以匹配需求增长也助推了价格向上。

  随着钴、锂价格的大幅上涨,行业内上市公司业绩也迎来爆发。

  对于未来走势,中原证券在近期研报中表示,结合产能释放、企业生产成本、下游需求增速及行业发展趋势,预计短期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总体将高位震荡向上,而氢氧化锂价格预计仍将震荡上行;电解钴短期预计将总体高位震荡。

  价格飙涨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大幅增长,带动锂电池企业装机量“水涨船高”。

  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7.8%。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2.7%。另外,起点锂电大数据显示,今年1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0.8GWh,同比上升96%,环比上升35%。2021年1~11月,共有55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累计装机量达128GWh,同比上升153%。

  同时,锂电池企业纷纷扩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电池网统计数据,仅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产业链投资项目数量多达123个,投资总额高达5735亿元。其中,锂电池投资项目37个,34个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3148亿元;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投资项目30个,29个公布了投资数据,投资总额约1160亿元。

  在此背景下,钴、锂等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一路大涨。

  上述中原证券研报显示,截至12月10日,电解钴价格为48.1万元/吨,较11月初的40.9万元/吨大涨17.6%;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21.75万元/吨,较11月初的19.5万元/吨上涨11.5%;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为20.3万元/吨,较11月初的19.5万元/吨上涨4.1%。

  SMM历史价格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6日,电解钴现货均价48.2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20.85万元/吨,涨幅高达76%。同时,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新能源汽车爆发对锂盐价格形成成本支撑,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涨至20万元/吨以上,较年初大涨277%。电解钴、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纷纷创出近3年来的新高。

  SMM最近价格显示,截至12月22日,电解钴现货均价报48.7万元/吨,单日涨0.3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报25万元/吨,涨0.45万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报19.8万元/吨,涨0.5万元/吨。

  供不应求

  非洲是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钴资源的集散地。

  申港证券近期研报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约50.5%的钴储量位于刚果(金),全球约70%的钴产量来自刚果(金)。而南非是非洲资源出口的重要中转地,长期以来,刚果(金)的钴原料运输都需要经过南非。

  该研报表示,海外方面,随着非洲疫情恶化,本就脆弱的南非物流链再度受到冲击,南非船期不稳的问题至少延续到明年一季度。进入12月份后,随着新冠肺炎变异病毒全球扩散,主要航线集装箱货运价格继续保持在高位,是2020年同期的4~6倍,例如亚洲至美东每货柜依然高达1.7万美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钴业分会信息显示,12月初,公共卫生事件令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两家钴盐厂关停,影响产量达到1300吨,占市场总产量的10%以上,预计本次停产时间在1个月左右。

  华友钴业(603799.SH)2020年钴类产品营收达51亿元,其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行业内大部分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从海外进口钴资源,在国内加工成各类钴产品,然后出售给下游客户。因为钴资源在海外,因此钴的开采和粗加工环节在国外,国内主要涉及的是钴的精炼环节。”

  该人士称,钴价上涨是从去年开始的,目前价格在50万元/吨左右,去年至今的涨幅比较大。随着钴价上涨,行业公司相关产品价格也会随行就市。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比较好,同时上游供给端也遇到一些问题,如钴的储量主要在非洲刚果(金),而南非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游供给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盛屯矿业(600711.SH)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钴价大涨主要还是因为下游需求旺盛带来的。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确定性较高,产量和渗透率都在不断提高,所以带动中游的电池企业大幅扩产,对钴的需求量大增,从而拉动了上游的钴价。

  “下游需求大增,但上游矿山端并未有相匹配的产能释放,供给依旧是紧平衡的状态,自然就推高了钴价。此外,钴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刚果(金),当地部分产能受到疫情影响。”盛屯矿业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不过,公司在那边的产能未受到影响。

  该人士说,“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双碳’趋势是比较确定的方向,所以无论是用作动力还是用作储能的电池量会不断升高,对钴价会有一定支撑。同时随着信息透明和确定性增加,也不太可能像2016年时出现的概念炒作,把价格拔到很高的水平。目前,钴价比较合理,未来会有波动,但不太可能重回2019年时十多万元每吨,或像2018年初那样被爆炒到70万元每吨。”

  与钴类似,盛新锂能方面人士向记者表示,锂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兴起,造成需求大涨。同时,锂资源供给主要靠国外,国内已开发的锂矿资源有限,产能满足不了新增需求,造成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此外,关于材料价格上涨对相关电池回收行业的影响,格林美(002340.SZ)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从废旧电池上回收钴、锂等资源,再出售给生产企业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原料和产品价格联动,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原料价格也上涨。所以钴、锂等材料价格上涨对行业影响有限。”

  过热风险

  随着钴、锂价格的大幅上涨,行业内上市公司业绩也迎来爆发。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华友钴业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和23.7亿元,同比分别大涨874%和245%;寒锐钴业(300618.SZ)为3.3亿元和4.9亿元,暴涨2312%和200%;盛屯矿业为0.6亿元和14.9亿元,增长-80%和467%;洛阳钼业为23.3亿元和35.6亿元,增长25%和121%。

  对于今年前三季度业绩的增长,上述盛屯矿业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是从2016年开始有钴材料业务,钴价上涨对公司业绩有正向的影响。”

  在锂资源上市公司中,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赣锋锂业(002460.SZ)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和24.7亿元,同比分别大增186%和648%;盛新锂能(002240.SZ)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亿元和5.4亿元,大增146%和965%。近年一度陷入困境的天齐锂业(002466.SZ)也扭亏为盈,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148%。

  不过,在行业一片大好的同时,电池产业链过热及未来产能过剩的风险也引起了监管方面的关注。

  12月10日,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对电池企业在工艺技术、产品性能、企业管理和产能扩充等四大方面提出要求。并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避免电池企业重复建设低端产能,避免出现产能过剩。

  对此,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纪雪洪近期向记者表示:“产能过剩的风险一定会有,不过也要辩证地看。首先,有些产能是规划产能,部分企业画出大饼,不一定能够完全落地。其次,产能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对于一些有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来讲,可能市场需求真正起来的时候,扩大的产能还不一定足够;对一些技术水平落后、竞争力弱的企业,项目投下去,就真的过剩了。”

  纪雪洪分析,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这种朝阳行业来讲,产业链上的投资过热始终是存在的,因为企业看好它的前景,想进来分一杯羹,这是一种正常情况;如果一个夕阳行业出现投资过热,则应该警惕。

  纪雪洪表示,部分企业对市场比较敏感,所以提前做正常的扩产投入。如果其对客户和市场都做过深入研究,对投资过热及可能面临的产能过剩有所警惕。当然,不排除在此过程中企业过于乐观,感觉自己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留下来的一方,最终成为产能过剩的牺牲品。所以关于行业过热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明确下结论是比较困难的,具体到企业层面也存在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速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