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推网

各地第一个走出考场的“学神”!有的超帅,有的称作文瞎写的!

2021-09-14 12:08:02

电影院线投资 https://m.touzitop.com/

  6月7日,2021年高考开启,几乎每一年,第一位走出考场的学生,都会受到众人的追捧和羡慕,因为在绝大多数家长的眼里,提前走出考场的孩子,必定是学习优异的尖子生。

  让我们来看看,今年高考第一个交卷的人都是哪些“大神”。

  11点04分,北京人大附考点第一个出来的考生是一个帅帅的男生,他的表情极为淡定,云淡风轻的为大家讲解北京的作文考题。

  海南侨中考点第一个交卷男生,长得也太帅了吧!

  号称是杭州高考第一个交卷的男生,他是体育特长生,已经有大学招收了,所以他与其他考生相比压力应该小得多,而且大概率不是学霸,被问到作文写的怎么样,他说就是随便瞎写的。

  太原五中考场第一个走出来的考生,一个人高大的身影显得孤寂而苍茫。

  总算是走来了一位女生,来自于莱芜一中考场,这个胖胖的小女孩迈着自信的步伐,脸上自带学霸气质。

  济南九中考点,第一个出来的是一位梳马尾姑娘,一路小跑,豪横!

  郑州某考场第一个冲出来的是一位红衣少年,自信到不要不要的,被问考得怎么样?大喊一声:考得非常好!

  这些第一个走出考场的考生往往自带光环,受到大多数考生家长和网友的膜拜,看他们这么自信的样子,清华北大应该没跑了。

  那么,提前交卷的高考生真的都是学霸吗?那可未必,第一个出来的人,如果不是学霸,往往就是学渣。

  相关阅读

  15年前那些高考故意0分的考生怎么样了?

  我是甜瓜。

  2021全国高考报名1078万人,再创新高。

  其中,河南第7年蝉联“高考第一大省”,报名125万人,比去年再增9.2万人。

  这几天,网上看到一些照片,很感慨。

  拍的是即将高考的同学们:

  5月21日,云南大理连发多次地震,最高震级6.4。

  当地高三的学生们在露天“教室”备战高考。

  云南考生在户外备考

  眼下的广州,疫情仍然严峻。

  按考试人员的不同情况,划分了“七类人群”,包括:确诊者;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红码、黄码和发热考生;普通、社会考生还有试务人员与家长。

  2021高考,是63.6万广东考生的人生大考,更是全社会的一次大考。

  广东考生在接受检测

  河北邯郸一高三班,全员穿上了“战服”,

  背后用英文写着:“战斗的时候到了!”

  我还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幕:

  密密麻麻的笔记

  堆积如山的书本

  漫天飞舞的试卷

  吃饭时也不忘看题

  拼尽全力的我们

  这是一群辛苦拼搏的中国孩子,

  稚嫩的肩膀,扛过了一路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压力。

  中国高考,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

  我给国外的同事看了这些照片,

  他们惊讶地咧嘴,说:好辛苦!

  我说:是很辛苦,却也很值得。

  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我们为何非要吃这样的苦?

  因为值得。

  01

  高考写8000字檄文的“白卷”女孩

  如今怎么样了?

  2006年,高考考场。

  河南南阳,考生都聚精会神的答题,

  只有一个女孩例外。

  开考前已反复强调不能用双色笔答题,但她就是用蓝色和黑色笔“双色作答”。

  考试规定不允许在密封线外写字,她却直接将笔名“碎心飞魔”,写在了密封线外。

  规定不准在试卷上乱画,她却在空白处写上了“建议体会”。

  这场考试,她全程没有作答,而是反顺序四科在考卷上写满了自己对“中国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满”。

  四张试卷,每张两千多字,共写了近8000字。

  她叫蒋多多,家住河南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蒋庄村。

  蒋家有15亩地,收入只够供一个孩子上学,而家里却有三个孩子。

  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父亲做起了兼职保险业务员,每天早出晚归跑业务,家里能下地干活的只有蒋多多和母亲。

  这个只有150多人的小村,只出过2名大学生,蒋多多也曾承载着全家的希望。

  蒋多多

  贫寒之家,父母却勒紧裤腰带让孩子们读书。

  从小到大,他们始终叮嘱“好好学习”,因为他们不想女儿和自己一样,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蒋多多很争气,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随后,她考上了南阳八中,一所市级重点高中。

  直到高二,她的成绩仍处中上,这让父母满怀希望。

  变化,就发生在高二下学期。

  一次偶然,蒋多多忽发灵感写了篇小说,她悄悄拿给上大学的表姐看,表姐看后觉得写得不错,提议发给报社看能否发表。

  没想到,稿件寄出后,真被一家报社发表了一小段,

  这让蒋多多深受鼓舞,她觉得自己“有才华”,其后更生出无限兴趣,并想象着自己可以“出书、当作家。”

  于是,进入高三后,她几乎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写作上,全然忘记了学习。

  《开学伊始》《天凉好个秋!》《魂断北京城》《睡美人复仇记》《网中人》……一部接一部,所有的作业本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迹。

  她说自己写了“大概100多万字”。

  有同学看过她的“著作”后,夸她有才华,

  这赋予了她极大的信心。

  而同时,她的成绩开始一落千丈,这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其后,老师多次找她,规劝“专心学习,高考后再发展兴趣”,母亲也严厉地要求她“不要再写了!”

  但越是压抑,少女的心就越深陷其中。

  她表面上收敛,实则暗暗计划着要在毕业前“出书”。

  当然,她的“小心思”没有瞒过众人,在遭到了老师、家长的一致批评,她开始“恨”上了高考。

  “我这么有才华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参加高考呢?为什么必须考规定科目呢?如果只考写作多好……”

  高考前,蒋多多已自知成绩一定不好,

  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我要交白卷,要写下万字檄文抨击高考!我要成为0分考生,这样肯定会引起关注,我可能会红,可能会真的成为一名作家!”

  高考前一个月,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备战,

  蒋多多却在狂翻报纸,累积“高考檄文”素材。

  考试当天,父亲特意准备好陪她去考试,她却断然拒绝了,无奈的父亲只能偷偷地去了,躲在考场外看着女儿,祈祷她一切顺利。

  开考后,蒋多多故意用双色笔答题,她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素材一泻而下,反顺序四科倒写,足足写了近8000字来抨击高考。

  她故意还将笔名“碎心飞魔”写在了装订线外。

  落笔,她自觉十分快意,但走出考场,压力就来了。

  考场外,卸下包袱的考生们一身轻松,

  蒋多多的心里却开始打鼓。

  其他同学们议论着“今年的考题不太难!你觉得呢?”

  她只能无比尴尬,因为她根本连题都没有看过。

  走出考场,守候多时的父亲迎了上来,关心地问“考得怎么样?”

  她怔怔地说不出话,良久终于憋出一句:“考上是不可能了,我自有打算!”

  她的打算,其实就是“打工”。

  不想回家,不敢面对父母,不愿面对询问。

  高考前,她就开始偷偷地攒钱,为了省钱,每天只吃一个包子,父母给的生活费都被她积攒下来,当作出门打工的路费。

  填报志愿结束当天,她就独自乘车去了郑州。

  到达郑州,已是次日凌晨。

  她给在郑州的姐姐打电话,却因关机,联系不上。

  于是,她就在郑州火车站的广场上游荡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姐姐联系上她,得知她的想法,批评她“太幼稚”,不准她一个人出去。

  而叛逆的她,却偷偷离开了姐姐的住处,独自一人前往了山东菏泽。

  到菏泽,已是次日凌晨1点,她在火车站枯坐到天明。

  车站里,不少来来往往地人问:“小姑娘干什么的?是不是想找工作?”

  她都警惕地一言不答。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她开始轧马路在市区到处寻找小广告,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落脚处,但始终没有结果。

  身上的钱花光了,她只好失望而归。

  原来,这世上不光是理想和现实间的差距,

  现实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样可以让人崩溃。

  回到南阳后,蒋多多不敢回家,整天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转悠,晚上就到亲戚家借宿一晚。

  甚至有两天,她跑到南阳师院校园,准备在长明灯教室过夜,但因为教室没开,她只好到女生宿舍楼下,坐了两整夜。

  那时的她,怀抱希望也备受煎熬。

  如果批卷老师不按违纪处理,那自己的事可能就不够轰动,可能就不是0分,那所有的准备和冒险,岂不都白费了吗?

  15年后,她回忆当时的情形:

  “那一段压力特别大,好几次想死。”

  终于,她还是熬到了6月23日,班主任打来了电话。

  母亲问:“是不是出成绩了?”

  班主任严肃地说:“不是,让蒋多多明天到校一趟。”

  第二天一早,蒋多多就到了校,老师递给她一张“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让她签字。

  那一瞬间,她几乎跌坐在地上,忙问:

  “怎么只有一门违规呢?应该是全都违规啊!”

  然后,她颤抖地将自己故意违规的事说了出来,

  班主任沉默地看着她,许久叹口气说:

  “上级只发了这一门。”

  蒋多多急哭了:“不对,我四张卷全用了双色笔,应该都是0分啊!怎么就文综一门0分呢?!”

  后来,她才知道,随手做的选择题和违规试卷并不在一起,因此其他三门选择题加在一起得了114分。

  蒋多多慌了,她哭着求老师给她指条路,

  但事已至此,老师也只能摇了摇头。

  蒋多多仍然不敢回家,对父母的愧疚让她无法自拔。

  那年夏天,她主动联系了媒体,希望通过舆论能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确实有几家媒体来了,但感兴趣的内容并非教育问题,而是蒋多多个人的问题。

  父母最后是通过报道才得知了女儿的事,

  二老失望后仍表示:“砸锅卖铁,让娃复读一年。”

  然而,蒋多多看着满面风霜的父母,最终摇了摇头。

  蒋多多的父母

  后来,学校和南阳相关部门送来了书,她收下了。

  而当地教体局、妇联、乡政府给她送来的衣服和500元钱,她说什么都不收,被硬留下后,她逼着母亲让已经走出很远的乡政府员工冒雨回来,把钱拿走。

  那天,她哭得很伤心,边哭边说:

  “如果是精神上的鼓励,我心存感激;但物质上的帮助,特别是直接送钱,是对我的侮辱,我不会接受。”

  其后,蒋多多曾求姐姐帮忙打印“作品”,并将其中一部分传给了一些出版社,然而却再没有等到回音。

  她还曾把小说发到网上,依然水过无痕。

  2007年,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蒋庄村。

  雨后的田野湿漉漉的,踩过去,两行深浅的脚印。

  被疯长的麦苗淹没的芝麻地里,蒋多多和母亲蹲在芝麻地里,吃力地薅着草。

  7月的正午,阳光炙热。

  阳光下,她满头大汗,两手泥浆。

  母亲在旁边催促着:“快点薅,再晚就撂荒了。”

  那是19岁的蒋多多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转眼15年过去了,

  那个爱好写作的重点高中毕业生,再没写过一本书。

  后来她早早地嫁了人,婚后生活在农村,

  重走着父母曾拼命将她推离的路。

  再见蒋多多,她正从繁重的农活中抬起头,

  我问她:“后悔吗?”

  她怔了一下,几乎是没有迟疑地点了下头。

  我问她:“能否看看你曾经写过的书?”

  她摇摇头,将眼睛望向面前的田野。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不是这样不好,只是她本可有更多选择。

  人的一生,看起来很漫长,

  但实际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几个关键点。

  我想她真正后悔的,是没多读些历史,否则便知:

  在隋唐科举制度出现之前,魏晋南北朝的门阀们就早已垄断了知识,让平民根本无法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是科举制度的出现,让寒门士子也可以通过科考改变命运。

  高考制度,虽不完善,

  却是从古至今,

  留给寒门的唯一清晰可见的通路。

图片来源:新京报

  02

  2008年的“白卷”男孩,还好吗?

  2008年高考,安徽考场。

  一名19岁的考生故意在每张试卷的答题卡背面写上了“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

  然后,在题纸上洋洋洒洒写满了所谓“教育宣言”,

  最后,以交白卷的方式,轰动全国。

  徐孟南,1989年生人,家中贫寒。

  家中四个孩子,全靠父母务农拉扯供养。

  从小,徐孟南的成绩还不错,但高二开始,便抵触学校课程,成绩逐渐下降。

  200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徐孟南交了“白卷”,他觉得自己很有想法,渴望以这样的方式获取媒体关注,然后宣传他自创的所谓“教育理念”。

  最终,他总分161分,顺利落榜,

  他的“教育理念”,无人认同。

  此后,落榜的徐孟南辗转在全国各地的工厂:组装广告箱、制造井盖、包装卫浴产品、生产说明书……

  脏活累活,干了个遍。

  期间他多次试图换工作,都因只有高中学历而被拒之门外。

  徐孟南的高中毕业证

  在汗流浃背的车间,在咬紧牙关的搬扛中,

  他一次次痛哭失声后,终于明白了为何父母勒紧裤腰带也要让自己参加高考。

  吃尽生活的苦后,他明白了“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

  2012年7月,23岁的徐孟南结婚了,

  但这桩婚姻只在疲于奔命的日子中坚持了4年,便草草结尾。

  2017年末,徐孟南下定决心重回考场,10月23日,他回到老家蒙城报了名,边打工边备战2018年高考。

  在工厂里,会戴上耳机抓紧时间学习

  曾经他的成绩可以上二本,

  但十年光阴,早已今非昔比。

  最终,他被一所中专录取了。

  曾义无反顾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学劝学

  如今,已经32岁他,中专即将毕业。

  当年同窗苦读的同学,很多都已风生水起,

  而他,必须用更艰辛的努力,去追回失去的一切。

  再见徐孟南,是在一家中学的门口,

  他挂着横幅在劝学,上面写着:

  “0分注定是错误,是伤害,请勿模仿我们。”

  有同学路过,好奇地看着,

  他会一次次认真地说:

  “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珍惜机会。”

  这个道理,他用人生最好的10年,才终于弄懂。

  03

  那些年交过的白卷

  2007年高考,湖南浏阳考场,

  18岁的陈圣章交了白卷,4门科目全0分。

  顺利落榜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一直摸爬滚打,每样工作都很艰辛做不长久,频繁跳槽。

  其后,他做了两次生意,都以失败告终。

  如今,他开卡车运方土,早七点开工,晚10点收工。

  ‍网络示意图

  可怕的不是辛苦,而是三十已过,我却越发迷茫。

  再见陈圣章,他对高考零分的行为不再“豪情万丈”。

  经过生活的打磨,他说:自己当时想得“太简单”,“一个人的作用很有限,难以改变现状”。

  2008年高考,云南镇雄考场,

  18岁的吉剑交了白卷。

  他生于贫苦农家,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成绩最好的,父母一直寄予厚望。

  从小,吉剑就很有数学天赋,数理化都很棒,

  但他偏科严重,英语不管如何学都学不好。

  2007年高考,吉剑名落孙山。

  父母借钱供他复读,但吉剑明白,英语就是他通往大学路上的一道高墙,很难逾越。

  于是,在复读期间,他拼命地写数学论文,寄往各地高校,希望能够获得破例招生。

  然而,他并没有收到一所高校的回信。

  于是,他开始对高考制度充满恨意。

  2008年的高考,吉剑不仅违规将名字学号都写在了试卷上,还狠狠地抨击了高考制度,并写下了他对数理化的认识。

  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餐馆杂工、建筑小工,海报派发……

  他睡过公园长凳,捡过垃圾换钱。

  兜兜转转了数年后,幸运的他通过电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

  但回想起最初的打工生活,他泣不成声,称自己“像狗一样活着”。

  再见吉剑,是在杭州,

  在商场翻滚多年,早已褪去了曾经的稚气。

  提及往事,他说:“高考对普通人而言,还是个公平的上升通道。所以冲动的学生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毕竟在没想清楚自己的人生前,高考还是人生很重要的事,千万不要为了博眼球,就把高考当儿戏。”

  2010年高考,又一个白卷考生诞生了。

  他叫张皎,也曾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在考上重点高中后,与周围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让他产生了厌学和抗拒。

  那年的考场上,他在每张试卷中都留下了“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这16个大字。

  也如他所愿,张皎以0分高考成绩,一举成名。

  他之后立下豪言壮语:“10年成为中国首富。”

  可之后,他却走上了犯罪道路,

  求职屡屡受挫,制作伪卡消费套现,被判入狱。

  太渴望成功却走错了道路,

  目空一切的少年,葬送了自己。

  人总是在真正失去后,才知道自己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04

  他一路乞讨进大学

  那些轻松坐进考场,却任性交白卷的人比,

  朱阅阳的高考之路,一波三折。

  2014年8月31日的广州,闷热难耐,

  这天,是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

  一群孩子们正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开笔仪式”,

  然而,就在不足百米之外,

  12岁的朱阅阳,正在独自乞讨。

  馆内,同龄人在拜孔子、点朱明智,好不热闹……

  馆外,是朱阅阳的心急如焚,

  明天就要开学了,学费还没有着落。

  天气异常酷热,他没舍得买一瓶水,

  有同龄人好奇地过来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小手却一直死攥着笔,在面前的纸上写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没有人,比他更知道这两句诗的意义。

  此时,父亲带着8岁的弟弟在中山八路乞讨,

  母亲和哥哥,在另一条街边磕头讨生活。

  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的家。

  父母都是残疾人,哥哥出生就患有小儿麻痹。

  朱阅阳和弟弟,是家里仅有的“正常人”。

  乞讨,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图片来源:新快报

  底楼逼仄的出租屋,十几平米,蜗居着一家五口。

  每天爸妈和哥哥在外乞讨,

  放了学,他便趴在家门口的地上写作业,

  最深的贫寒,连一方书桌都是遥不可及的梦。

  除了校服,朱阅阳从没穿过一件新衣,

  但他总能想尽办法从学校拿回新的奖状,

  渐渐地,贴满了整面墙……

  拼命读书,是他能向命运所做的唯一反抗。

  周末,别的孩子都去科技馆、动物园,他却主动外出乞讨,帮家里减轻负担。

  2017年8月,阅阳的中考成绩出来了,

  成绩很好,但5万学费,让全家一夜未眠。

  第二天,爸爸对他说:“阅阳,5万元实在是拿不出来,可能这就是咱们的命,要不早点出来打工吧”。

  但朱阅阳不认命,他说:“爸,我可以找一所最便宜的读吗?我想参加高考,想上大学……”

  话没说完,眼泪就已打转。

  看着孩子的眼神,那一刻全家决定撑到底。

  每天3元饭费,阅阳也拼命勒紧肚子,攒出一元租书。

  知道儿子的难处后,老朱没吭声,

  但那天之后的每个中午12点,他都会拖着残疾的身体把饭菜送到学校,隔着围墙看儿子吃完再回家。

  一天,阅阳回家,看到妈妈正趴在路边乞讨。

  烈日当空,他实在心疼,就站在妈妈身边撑伞。

  妈妈气得一直推他:

  “你快走!你这样我怎么能要得到钱呢?”

  当时,阅阳的眼泪落了下来,“我不管!我不走!”

  那个闷热的下午,母子俩一趴一跪,直到天黑。

  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

  “若生活处处是高墙,

  你越不过,大不了就凿。

  只要凿出缝,就会透出光。”

  2020年7月,高考成绩发布。

  朱阅阳以607分考上了一本重点,广东工业大学。

  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饱经风霜的一家人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

  “原来梦想,真能实现!”

  图片来源:新快报

  6年苦读,那个沿街乞讨的沉默少年,终于为自己赢得了一张改变命运的入场券。

  有人说,即便拼尽全力,他也不过站在别人的起点。

  命运公平吗?

  当然不。

  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但假如你不是那个被偏爱的人,

  除了奋力一搏,你别无选择。

  甜瓜说

  又一年高考,当我们再度与当年的白卷生对视,

  每一双眼中,都盛满了悔意,无一例外。

  “当初,我要是好好读书,就好了。”

  然而,当他们遍尝艰涩,殷殷叮嘱后来者,

  却仍有许多“不信邪”的孩子,重蹈覆辙。

  是的,读书很苦,但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

  曾有篇《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霸屏,

  这8位博士,最高年薪201万,最低年薪89.6万。

  这8位博士,两位出身寒微,一位来自偏远山区。

  读书,真能改变命运。

  应试教育,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答案是:寒门子弟。

  所以,别埋怨学习难,那是你翻身的牌;

  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曾经的我,也觉得高考难、读书苦。

  可一路走过千山万水后才发现:

  那段心存期待,拼尽全力的时光有多纯粹和美好。

  只可惜,现在的我再也回不去了。

  但幸好,乾坤未定,你们仍可成黑马。

  所以今朝高考,最好的祝愿都给你们,愿你们:

  怀鸿鹄之志,心向往之,终而至之;

  山河染心,岁月成碑,

  为国、为家,不负青春韶华。

  高考加油!

  —THEEND—

  内容:北国小甜瓜原创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点个在看,高考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速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