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8 19:55:01
“要围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中国始终是吸引外资的热土。”7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听取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情况汇报,研究深化金融业开放工作时提出,要持续抓好金融业对外开放承诺落实,主动对标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标准,推动形成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持续抓好金融业对外开放,首当其冲是基于我国金融体系自身建设的需要。”国海证券宏观团队负责人樊磊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竞争会带来效率的提升。当前,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的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开始参与到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效率与运转。此外,这也是着眼于同全球经济融合的进一步表现。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更高水平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既是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东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邓利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其实可从两个层面分别去看:如宏观层面,一是有助于推动国家金融体系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促进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制体系的健全。二是有助于为国内金融机构带来更加精细化的经营理念和风险管理方式,完善对风险的评估、防范、预警和处理能力。三是通过引进国际资金,可加速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和透明度,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高全球影响力。而微观层面,则表现为从以往规模导向的粗放式金融管理,转向价值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此外,推动金融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居民财富增长。
记者注意到,随着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释放出“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资本市场也在持续推进相关对外开放措施。包括2021年6月18日,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正式上市并同步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更是成为我国首个国际化期权产品;对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早全面放开等。目前我国外资控股券商已经增至9家,首家外资全资期货、公募基金公司也已诞生;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的额度限制;持续完善和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如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沪伦通正式开通,中日ETF互通产品落地等。
从效果上看,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例。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自2014年以来截至7月21日收盘,流入A股市场的北上资金累计达到14380亿元。其中,仅过去五年的净买入额就高达12902亿元。若仅从今年来说,年内北上资金的净买入额达2356.0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资金净流入总额。
“今年,外资借道沪股通、深股通加速涌入A股市场,愈发反映出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以及资本市场价值洼地的认可。”领秀财经首席分析师刘思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外部市场来说,随着二季度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行,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得以大大增加;而内部方面,受去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底气”、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以及7月份央行实施的全面降准,这使得国内的资金流动性更加充裕,且投资环境更加友好。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缘何年内不足7个月的北上资金净流入额已超去年全年。整体上看,预计今年北上资金的净流入额有创年度新高可能。
谈及资本市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还可从哪些方面推进时,邓利军认为,一方面可以引导外资投资我国信用债,帮助外资回避汇率风险,丰富我国的外汇衍生品。另一方面,通过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吸引外资积极参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新经济投资,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进而使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双双受益。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